


2024-06-EHS-Newsletter总第220期
创建主动安全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
作者:陆国富老师
编者按:自从本刊发表了关于企业主动安全管理与主动安全文化创建的数篇文章后,陆续收到了来自许多企业的反馈,其中有一些是来自企业高管的反馈。在此感谢企业领导对主动安全文化创建的浓厚兴趣。本期将整理好的共同的问题请资深安全顾问,主动安全文化推动人及本刊特约撰稿员,陆国富老师分享他的解答。
问一:为了在行业内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中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供应链内站稳脚跟,进而参与国际竞争,作为企业高层管理者,我们非常有兴趣创建主动安全文化。能否更进一步具体地介绍一下主动安全管理与主动安全文化,它与体系管理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区别?
答:非常感谢您的问题。企业若要创建主动安全文化首先是要清楚“企业主动安全文化”是什么。这里先简明地介绍一下什么是主动安全管理。
顾名思义,主动安全管理就是企业根据其运作过程风险的特点,主动有组织有计划开展辨识企业运行所有危害因素,科学评价其风险高低,从而事先主动地规划并在运行过程实施落地的各种风险防、控、管举措的企业管理实践。主动安全由下述十一个安全生态源构成,就是:
上述十一个主动安全生态源是主动安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其中,“领导力”,“激励”,“零缺陷”是三个最为关键的主动安全生态源。这十一个主动安全生态源是基于本人为“杜邦可持续发展方案事业部(DSS)”长达十年咨询服务期间对全球安全管理标杆杜邦公司的优秀安全管理实践与文化深入了解,结合对国内各类企业安全管理变革的初步研究的基础上逐步酝酿而提出来的。概括地说,主动安全管理是从企业高层领导与一线员工都参与的未雨绸缪式“事先管理”的管理哲学;是将企业关注焦点与资源重心始终放在源头消除风险与过程严格控制之上,事事、时时、处处、人人都坚持实施预防领先的体系化EHS管理模式与实践。
那么什么是“主动安全文化”与“主动安全文化创建”?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企业安全文化。大家知道文化与习俗关系非常密切,所以我们对于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是:企业安全文化就是一个企业就安全事项进行决策,投入资源,制订规章,实施作业,开展监督,举行奖惩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共同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及行事方式的习惯。请各位企业家注意,只有已经变成企业绝大多数员工习惯的思维方式与行事方式才能称之为“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是客观存在,无论是好,还是不够好,安全文化一直都在,并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可见,企业安全文化是个中性词,无所谓优劣。但是,如果加上“主动”的定语,那就是要倡导的优秀安全文化了。
“企业主动安全文化”就是指企业:
♦ 未雨绸缪式事先预防的思维习惯;
♦关注焦点与资源分配总是倾向事先预防的安全管理习惯;
♦全体员工都坚持安全第一,时时事事“想到安全、实施安全、实现安全”的做事习惯(也被称为“做派”)。
企业“主动安全文化”既具有突出预防、事先管理的共同之处,又具有鲜明的企业运行风险特点及风险防、管、控的特色。与“主动安全文化”相对的就是“被动安全文化”,具体表现为只有发生事故才想起安全管理,只有上级检查时才注意到安全整改,只有被投诉后才想起采取各类安全补救措施,或为了所谓“认证”才实施各类体系标准,等等。
不言而喻,为了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企业家们必须关注企业主动安全文化的创建。事实上,创建“主动安全文化”已经成为全球优秀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个顶级重要的有机部分。
理解了“主动安全文化”就不难理解“主动安全文化”创建的概念。“创建主动安全文化”就是将优秀主动安全管理实践固化为企业管理习俗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企业将或总结继承或学习引进的主动安全管理的优秀实践通过从顶层到中层、基层与一线员工的层层推进、坚持实践,从初期阶段的强制执行逐步演变成全体员工的安全管理与安全作业的惯例,进而成为企业安全管理习惯的过程。这个过程尽管需要时间,期间充满挑战,也可能存在曲折,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想将业务做大做强并继而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企业的高瞻远瞩的企业家才会始终坚持,并赢得一个接一个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个过程甚至比一般人都更关注的那个“结果”更重要。努力、改进、提高、拼搏永远都在路上。亲自领导、参与“主动安全文化”的创建是企业家们值得引以自豪的一项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的宏伟事业。
许多企业过去多年的实践证明,凡坚持源头消除风险的企业就能事半功倍,取得极好的效益;反之一天到晚忙于“善后”“处理”“赔偿”等“事后处置”的企业无法保持优秀员工队伍的稳定,经济效益一定不好,甚至被逐出供应链。
请各位企业家注意,在谈到企业主动安全文化培育时,往往用“创建”这个词,这是因为下述因素决定了每个企业的“主动安全文化”培育都具有“创新”的特质。这些因素包括,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进而导致风险不同,风险防、控、管特点不同,企业原来传统不同,企业员工构成不同,企业原有管理架构不同,以及优先引入主动安全文化生态源也可能不同,等等。因此,每个企业创建自己的主动安全文化没有什么现成的“作业”可拷贝,必须走创新的道路。
现在来谈谈“创建主动安全文化”与体系管理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首先这是非常好的问题。
的确,过去多年许多企业“认证”了各类管理体系,如ISO9000,14000及后来的45000系列管理体系标准。有些企业还根据上级要求,引入了“安全标准化管理”。有些企业的确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实事求是地说,更多的企业只是停留在“认证”上,加上这些管理体系与企业原来的管理实践往往呈现俗称“两张皮”现象,所以多数企业的管理质量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让体系化管理真正发挥作用,起到提升生产、质量与EHS管理水平,才提出“主动安全文化”的创建。
打一个粗浅的比喻来解读“体系建设”与“主动安全文化创建”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体系化管理系统比喻作“硬件”,那么“主动安全文化”就是“软件”。创建“主动安全”可以为企业EHS管理植入“预防领先”“事先管理”“源头消除”的灵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企业缺了“主动安全文化”这个“软件”或“灵魂”,体系认证只能停留在“形似”的初级阶段,这就是为什么不少企业即使获得了各类体系认证证书,但事故却仍然时有发生的根本原因。所以,若期望可持续发展业务,持续提高经济效益,企业必须在坚持体系化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创建适合自身运行风险及风险防、管、控特点的突出预防领先的主动安全文化。由此可见“体系建设”与“主动安全文化创建”两者不仅不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以上就是对第一个问题的统一解答,企业若有进一步的问题需要咨询,本公司可以安排由资深顾问一对一详细地给予针对性地解答。
问二: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企业创建主动安全文化有什么必要性?主动安全文化创建与过去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什么不同?
第一因素就是当前企业所处的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我们处在全球经济竞争大格局之中,企业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扎根国内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因此,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竞争力,出色扮演好在供应链中的角色,进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行质量。审视全球供应链,没有一个企业愿意与一个因不够安全造成停产而无法按时、按质交货或提供服务的企业成为合作伙伴。而一个安全运行,保证按时交出优质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单位总会受到供应链的欢迎。本人在实际咨询服务过程就有一个鲜活的案例,数年前本人曾现场辅导某企业实施员工行为安全管理,帮助该企业在某欧洲客商业务招标中夺标成功,因为该客商业务招标书明确规定对投标企业实施行为安全管理(主动安全的一个重要部分)必须达标的要求。由此可见,企业主动安全与优秀的质量、服务一样是企业强大的竞争力。
顺便指出,实际上企业安全文化不存在真空。企业安全文化始终存在,不同的只是安全文化的品位,不是“被动安全文化”,就是“主动安全文化”的不同阶段。如果企业领导不主动引进实施主动安全实践,引导、创建主动安全文化,那么被动、消极的被动安全文化就会蔓延滋长,就会直接影响员工与周边环境健康,严重阻碍企业的业务发展,企业势必失去竞争力。所以说当今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企业若想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创建“主动安全文化”更显得刻不容缓。
第二个因素就是企业通过提高安全绩效大幅度减少“非有效管理”成本,既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又增加企业凝聚力。企业界高管最头疼也最忌讳的就是企业发生生产事故,最不愿意做的就是事故后的所谓“善后”、赔偿与应对诉讼。一旦发生重大事故,企业法人与事故责任人还须承担法律责任。上述这些活动本来与企业正常运行完全风马牛不相及。且不论这些活动费心、费力、费时间,费金钱的后果,更可怕的是对于涉及人身、环境事故,无论企业再怎样弥补,后果却永远存在,受伤的员工或受损的环境再也回不到原先的状态。这是所有管理者都力求避免的负面经历。
从精益管理的角度分析,创建主动安全文化能减少大量的不必要的“无效管理”时间,如:上款提到的事故后的善后,慰问活动,被动参与诉讼等等都是“无效管理时间”。更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即创建主动安全文化的过程完全可以帮助企业降本降耗增效。企业创建“主动安全文化过程”推行的是事先预防的理念与实践,即事先辨识各类危害因素,即工艺危害因素,操作危害因素与行为危害因素;进而在评价风险高低的基础上共同制定防范举措。由于管理层与员工在第一时间共同参与这些活动,因而大幅度缩短沟通、解释与培训时间,而这两项是耗时最多的安全管理活动。更重要的是各级管理层在事前与员工一起参与讨论运行危害因素与风险防、控、管举措又能激发基层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热忱,从而提高了风险防、控、管的质量与执行力。事故减少了,作业更安全了,员工安心满意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企业做大做强,上缴利税增加,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主动安全文化创建使得企业切入正循环发展轨道。主动安全文化创建过程推行“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样减少了许多无效重复的“整改”或“补救”活动及由此发生的花销开支,真金白银地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于企业各级管理者与基层员工来说,创建主动安全文化都是正面、积极、愉悦的经历。 我想说对于“被动安全”与“主动安全”两者,谁都会做出快速、正确的选择。
至于主动安全文化创建与以往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有什么不同的问题,首先本人非常理解企业家们提出这样的疑虑。以往不少企业曾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中花了不少投入,但产出却往往是刷在墙上口号,放在柜子里的“安全文化手册”,或者建立“展示室”。安全文化建设的手段就是“智力竞赛”,文娱表演或体育比赛,有的在班前搞个仪式,高喊口号。所有这些活动几乎与生产风险防、管、控不发生直接的交集。员工私底下议论这样的活动玩虚不务实,真是劳民伤财。显然,这样的安全文化建设实际上走入了歧路。这也是企业家们对“主动安全文化”创建心存顾虑的主要原因。
实践证明这里说的“主动安全文化”创建与过往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区别还真大。主动安全文化创建直接结合企业安全管理三大主题,即“辨识危害”“评价风险”与“风险防、管、控”。追求的是实效,是全体员工安全管理行为与操作行为持续向“事事、时时、处处预防为主”氛围的实际改变。这是一个从“要你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改变过程。是让所有员工知晓企业运行危害,落实、验证风险防管控的真实过程,也是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向广度深度发展的过程。“主动安全文化”创建过程中,你可以看到管理层会逐步深入生产一线,与员工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一线员工会越来越多地主动分享自己优秀的实践经验;管理规章等纸面上的文件在变薄,优秀案例却在增加;事故与事故报告在减少,衡量安全绩效的数据信息在丰富;员工抱怨、供应链与社区投诉在减少,对外分享经验在增多;设备急修案例在减少,连续安全运行时间在延长;安全专业人员督查考核在减少,现场提供帮助辅导在增多,等等。这个过程不追求任何外在形式,如标语口号,展示室;也不会开展与以往类似的文体活动或知识竞赛等活动,更不会编纂什么手册。主动安全文化创建自始至终聚焦于“改变”与“坚持”,改变以往被动式的事后管理,坚持实施主动的事先管理。从而逐步在整个企业养成“我的安全我负责,你的安全我关心”“我懂安全”“我会安全”“团队都安全”的氛围。
....
下一主题:2025-02-EHS-Newsletter总第229期 |
上一主题:2024-05-EHS-Newsletter总第219期 |

- 25-03-27 2025-02-EHS-Newsletter总第229期
- 25-03-13 2025-1-EHS-Newsletter总第227期
- 25-02-08 2024-12-EHS-Newsletter总第226期
- 25-01-27 2024-12-EHS-Newsletter总第226期
- 2011-12-19 EHS整体解决方案EHS Solutions
- 2011-12-07 EHS文化建设服务EHS Culture
- 2011-12-19 EHS常年顾问服务EHS Associate Service
- 2011-12-19 EHS管理体系认证咨询